守護"聽"見的世界——全國愛耳日,這些護耳知識你需要知道!3
發(fā)表時間:2025-02-28 15:32 ![]() 每年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,耳朵是我們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,但許多人卻因忽視保護而面臨聽力損傷風險。據(jù)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統(tǒng)計,全球約4.3億人存在聽力殘疾,而其中60%的病例可通過預(yù)防避免。作為耳鼻喉科護士,今天與大家分享科學護耳知識,一起守護聽力健康!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耳朵由外耳、中耳、內(nèi)耳三部分組成: 外耳:耳廓收集聲波,外耳道傳遞聲音至鼓膜。 中耳:鼓膜震動帶動聽小骨鏈,將聲波轉(zhuǎn)化為機械振動。 內(nèi)耳:耳蝸將振動轉(zhuǎn)化為電信號,通過聽神經(jīng)傳至大腦。 提示:任何部位的損傷都可能引發(fā)聽力問題,需全面防護! ![]() ![]() ![]() 1. 長時間戴耳機 風險:超過85分貝連續(xù)1小時即可損傷毛細胞(不可再生) 建議: 遵循"60-60原則"(音量≤60%,時長≤60分鐘/天) 2. 頻繁掏耳朵 風險:棉簽可能將耳垢推入深處,劃傷耳道,甚至引發(fā)感染 建議:耳垢可自潔,若堵塞請就醫(yī)處理。 3. 忽視噪音環(huán)境 風險:KTV、工地等場所長期暴露可致噪音性耳聾 建議:佩戴降噪耳塞,每隔1小時離開噪音源休息 。 4.其他高危行為:用力擤鼻涕、熬夜誘發(fā)突發(fā)性耳聾、濫用耳毒性藥物(如慶大霉素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1. 科學清潔 用濕潤毛巾擦拭耳廓即可,勿深入耳道, 游泳后傾斜頭部單腳跳排出積水。 2. 聽力自測小技巧 雙耳能否清晰聽清1米外輕聲對話? 是否常需他人重復(fù)話語? 出現(xiàn)耳鳴、耳悶脹感應(yīng)及時就醫(yī)。 3. 重點人群防護 嬰幼兒:避免躺著喂奶(防中耳炎),出生后需做聽力篩查。 老年人:控制高血壓、糖尿病,延緩老年性耳聾。 職場人: 電話會議建議使用外放或頭戴式耳機 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1. "耳聾只是老年人的事" 真相:年輕人因耳機使用不當導(dǎo)致聽力下降占比逐年上升。 2. "助聽器會越戴越聾" 真相:正規(guī)驗配的助聽器可延緩聽力退化,拒絕網(wǎng)購"放大器" 。 3. "單側(cè)耳聾不影響生活" 真相:單耳聾會增加方向感喪失、跌倒風險,需盡早干預(yù) 。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
2. 提醒家人避免共用挖耳工具 。 聽力損傷往往悄無聲息,卻影響終生。保護耳朵不是一日之功,愿我們以科學方法守護"聽"見的幸福。如出現(xiàn)聽力下降、耳鳴持續(xù)24小時等癥狀,請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診! ![]() 【END】 ![]() 作者:鄒光燕 編輯:鄧易纖 審核:王玉蓮 祝群紅 簽發(fā):徐洪安 ![]() |